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事行政 > 正文

HR统计结果分析(hr统计结果分析怎么做)

2024-06-30 8899 0 评论 人事行政


  

本文目录

  

  1. hr统计学上什么意思
  2. 人员测评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3. HR和RR的区别
  4. hr统计学上如何解读
  5. HR招聘要分析哪些数据,如何分析,有

一、hr统计学上什么意思

1、hr在统计学上的意思是风险比,是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中常用的指标,它是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用于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表示暴露与疾病联系的强度。

  

2、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二、人员测评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人员测评结果的分析和处理,我们知道HR每天都需要面试很多人,而HR是有一套对人员测评的方法和研究的,采取科学的人员测评能找到很适合的员工,下面是人员测评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人才测评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人员测评结果的分析、处理与反馈的研究则极少。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人员测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人员测评的结果是一大堆数据,只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才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出规律,从而做出有效的人事决策。

  

过去,我国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人员测评的结果处理过于简单化,结果是使得本来能反映大量企业信息和受测对象个人信息的测评数据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可以说是形成了测评数据的浪费。

  

对人员测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个人导向分析是基于具体测评对象的测评结果的分析。对个体受测者进行分析,是人员测评的最基本功能。人员测评结果的个人导向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个人特征是指人员测评所考察的受测者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特点。它可能是受测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特征、性格特征和能力特征;

  

也可能是受测者的领导方式如民主的、放任的、专制的领导方式,还可能是受测者在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方面的状况。

  

对受测者个人特征指标的绝对值进行分析,通过对受测者某个指标如智力与公司常模和全国常模的比较,可以分析他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

  

2、个人特征观测值的稳定性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被评人在历次人事评定中评定成绩的稳定性与变化差异,可以分析其个性特征与发展变化规律。

  

一方面,受测者在多次测评中稳定不变的特征能较真实的反映员工的个性特征,可作为人事选拔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由于工作适应、培训进修等原因,员工在技术熟练程度、敬业精神等方面会发生可喜变化,由于职业倦怠、管理冲突等原因;

  

员工在工作态度,团队精神方面出现下降,通过对员工前后多次测评结果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寻找员工出现变化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个人特征与职务特征的匹配分析。

  

对受测者的个性特征与该员工岗位对员工的素质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可以找到受测对象的个人特征与职务特征的匹配程度。

  

一方面,可以开发受测者的内在潜力,寻找激发被评人工作积极性的途径,分析其在成长发展中过程中期望获得的帮助,以及组织应为其提供的条件;

  

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受测者与职务需求不匹配的特征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受测者个人绩效。

  

群体导向的分析是以所有受测者的总体结果为对象的分析。在人员测评中,许对指标只有在参考了群体的总体状况才有意义,因此,对受测群体的结果进行分析,是人员测评结果分析的重要内容。

  

群体导向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般统计指标包括所有评定人在各项评定项目中的平均成绩、最高和最低成绩、所有评定人总体成绩的排序以及所有评断人某一指标的排序。

  

这些指标能反映受测者的某一指标成绩或总成绩在他所在的单位的相对位置和与群体平均水平的差距大小。

  

根据这一指标,可以人为的把受测对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从而采取不同的激励和沟通对策。

  

群体结构的是指群体成员在某些测评指标上的人数分布状况,群体结构的合理性是指在一个群体内部,在某一指标上的得分情况的分布的科学性和互补性。

  

群体结构包括能力结构、性格结构、气质结构、知识结构以及学历结构和其他心理特征的结构等。

  

如在一个群体内部的气质结构上,既要有性格外向,喜好交际,办事速度快而不精的多血质员工,也要有性格较内向,爱好独自思考,办事细致的黏液质员工,这样才能使群体成员在气质结构上较为合理。

  

群体结构的合理性分析结果是群体结构优化的前提条件。根据群体结构状况,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引进人员,调整岗位,优化群体结构。

  

测评导向的分析是对测评工具本身的分析,他反映测评工具的可信性与有效性,是测评结果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定指标的离散度是指测评对象在某一指标上的成绩的离散状况。一般来说,离散度越高,表明该指标的辨别力越好(张厚粲,徐建平,2004)。

  

辨别力是指某一指标区分不同水平员工的能力。在人员测评过程中,如果测评指标的离散度太低,则表明测评对象的结果十分相近,一般认为,该测评指标没有鉴别力,不能有效的辨别员工的真实水平。

  

如某企业对员工自学能力这一指标的测评,结果发现在10点量表中,全体员工的得分均在9.5至9.62之间,可以认为该指标辨别力不佳,属于可有可无的指标。

  

评定指标的相关分析包括各评定指标之间的相关和各评定指标与总评结果的相关。对各评定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员工的某些个性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人员选拔提供依据。

  

如某企业发现该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后,加强了对员工责任心的教育,在人员招聘中加大了责任心这一素质的考核权重。

  

另外,如果在人员测评中发现某两个或多个指标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则可以在测评中简化部分指标,以提高测评的效率。

  

如某企业在领导素质测评中发现领导的用人能力和识人能力总是存在高度正相关,则在下次测评中可以去掉其中的一项,以精简测评量表。对评定指标与总评结果的进行相关分析,可以评定该指标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与总评结果高度相关的指标是比较合理的,与总评结果没有相关关系的指标,可以认为意义不大,建议删除。一般来说,与总评结果相关程度高的指标,可以增加其在人事决策中的权重。

  

如某企业在人员测评中发现,员工的纪律性与工作绩效相关最密切,则可以增加纪律性这一指标的权重,以正确的引导员工增强组织纪律性。

  

3、对评定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分析。

  

人员测评工作的质量常用信度与效度指标来进行度量。人员测评的信度是指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即评定结果反映所评对象的可靠程度(卢盛忠,1998)。信度的评定方法一般用重测计算法和多人评定计算法。

  

在对人员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时,可以参考以前的测评结果,通过计算同上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分析,一般来说,相关越大,信度越高。

  

也可以运用多人评定计算法,即计算多个评定者对某一测评对象的相关,然后计算每对评定人评定结果之间的相关,相关越高,信度越大。人员测评的效度是指测评本身的有效性。

  

即评定结果是否反映了所期望测定的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可以采用专家或者内行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其测评结果的效度。

  

在实际情景中,对测评结果的分析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进行效度检验。

  

一是采取本人评价法:把人员测评的结果反馈给本人,请他们判断评定结果是否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以同意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评价效度,百分比越高,效度越好;

  

二是采取他人评价法,把随即抽取的评定结果反馈给与受测者熟悉的人,请他们判断是否符合受测对象的实际状况,以同意的人数与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评价效度;

  

三是组织评价法,请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根据日常的考察结果,判断评定的结果是否符合被评人的实际状况,以同意的人数的百分比来评价效度。

  

在人员测评结束后,为了改进测评对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必须把人员测评的结果向被测评对象进行反馈。

  

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人觉得坐下来指出评价别人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也没有人觉得接受别人的评价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但是如果不对人员测评的结果进行反馈,则对改善受测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没有任何效果。

  

人员测评的结果反馈并不是简单的告诉测评对象的优良中差等级,也不是刻意去指出受测者的缺点,而是本着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提高测评对象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

  

因此,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科学的反馈人员测评的结果,在保护受测对象的自尊和隐私的前提下,激发测评对象的积极的行为反应,以提高测评对象的工作绩效。

  

概括起来,人员测评结果的反馈必须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参与性原则:即人力资源工作者鼓励受测者积极参与到人员测评反馈过程中。在对受测者进行人员测评结果反馈中,人力资源工作者可以有三种方法对受测者进行反馈。

  

第一种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讲述——推销法”。

  

即人力资源工作者告诉受测者他们的人员测评结果,然后让受测者独自接受这种结果。

  

第二种是“讲述——倾听法”,即人力资源工作者告诉受测者人员测评的结果,然后再让他们谈一谈对自己的这种评价持怎样的看法。

  

最后一种方法是“解决问题法”,即组织人士工作者和受测者在一种相互尊重和相互鼓励的氛围中讨论如何解决受测对象在人员测评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事实证明,第三种方法即受测者参与的方法是效果最好的。

  

人员测评结果反馈的情景性原则是指反馈测评结果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测评结果的因素。

  

人员测评结果中某一个或多个指标的分数只反映了测评者当前的状况,这个状况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接受测评者本身的主观性,测评对象的工作难度,测评对象的上下级人际关系的状况以及近来测评者家庭生活的变化等。

  

因此,在反馈人员测评的结果时,要关注受测者的整体背景和个人经历,不能因为某个指标得分低就横加指责,也不能因为某个指标得分高就大力表扬。

  

由于情景性因素导致的得分偏低的情况,可以和受测者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个人主观性因素导致的得分偏低的情况,则要求受测者从主观上提高认识,努力改进。

  

另外,个人的素质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素质的可塑性表现在人的大部分素质如知识、技能、观念和道德多是经过后天培养形成的。素质的发展性体现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对测评结果的武断解释和反馈会打击受测者的信心,形成不良的心理暗示效应,影响他的终生职业生涯发展。

  

正激励原则是指多赞扬肯定受测者的优点和长处,尽量少批评。

  

人们通常认为,人员测评反馈过程的焦点应当是集中在找出受测者能力素质和作风中所存在的问题上,他们往往把测评结果反馈看成是一个对受测者进行批评惩罚的一个机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人员测评反馈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测评结果,以扬长避短。这其中既包括查找不良作风和业绩,也包括对优良作风有效业绩的认可。赞扬受测者的优良作风和有效业绩有助于强化他的相应行为。

  

此外,它能使受测者意识到人力资源工作者不仅仅是为了寻找自己的问题,也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从而增加了受测者对人员测评的接受程度和可信性。

  

正激励原则也意味着,尽量减少负激励。如果一位受测者的得分低于规定的标准,那么必然要对其进行某种批评,这并不表明人力资源工作者能没有一点技巧地对受测者贬损一顿。

  

人力资源工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举出其缺点和问题的例子来,那么受测者无疑会产生一种防卫心理。

  

人员测评是一种测验,一个测验的有效性必须考虑这个测验的常模团体和不同的施测条件。不同的常模团体和不同的施测条件,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要根据最相近的团体最匹配的情境中获得的资料来解释分数。

  

在人员测评的过程中,由于受测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区别,分数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基层者的测评中,参与测评的往往是普通职工,可能对管理者的意见很大,因而导致他们的得分很低,办公室管理人员的测评中,参与测评的往往是同事,大家一团和气,可能导致得分虚高;

  

因此,必须将不同团体的得分分开比较和反馈,才能真实的反映受测者的问题。在进行结果反馈时,不能拿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测评结果直接比较。

  

坚持保密性原则,就是在人员测评结果反馈中尊重和保护受测者的隐私。这是直接关系到结果反馈效果的一条重要的.原则。首先,只有为受测对象保密,才能给受测对象提供一种心理安全感,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愿意敞开心扉。

  

其次,受测者的隐私又往往正是个人问题所在,只有顺利深入地进行了解问题的原因,才能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保密性原则涉及的内容很多。比如,不在任何场合不对任何人谈论受测对象的结果,除特许的本部门的专业人员以及有关司法部门人员外,不允许任何个人和单位查阅人员测评结果等等。

  

坚持效率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人员测评结果反馈时,考虑到反馈的效率,必须把人员测评结果反馈的重点放在重要的问题上。这里的重要问题可能是与企业发展战略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如战略发展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状况或者对企业形象影响巨大的员工个体特征等。那些与组织目标关系不大的问题则可以进行简化,以提高反馈效率。

  

人员素质测评的实施程序是什么?

  

人员素质测评,大致来说,具体的实施程序一共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首先明确人员素质测评的核心目的,并设置目标

  

虽然同样是人员素质测评,但因为这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大型工程,无论是引入外面的专业管理咨询机构来做,还是企业内部由专业人员组织实施,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

  

因此,在实践中,为了节省成本,绝大多数企业也会选择一部分由管理咨询机构来做,打个样之后,再培训公司内部的相关人员接手。

  

为了有效控制成本,这里的成本既包括实际支付出去的咨询费用、组织实施的专业部门人员的人工费用等显性成本,也包括公司上下被测评耽误的工作时间、对测评产生的不理解、猜忌等造成的负面影响等隐性成本。

  

在实施人员素质测评时,首先第一步最重要的,一定是要明确最重要的目的:

  

是为了进行现有人才的人才盘点,还是为了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又或者是其它目的?这个是首先需要确认清楚的。

  

确认清楚目的之后,测评工作才能有所取舍和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对人员素质测评工作设置一个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

  

第二步,根据目标,选择人员素质测评的工具和主要内容

  

人员素质测评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它包括了非常多的内容和方面,比如有职业性格倾向方面的测评、性格测评、智力测评、一般能力测评、专业能力测评、管理能力测评等等。

  

根据最终想要达成的目标的不同,也会对需要测评的重点有所选择和取舍,而不会将所有的测评项目都测一遍。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测评的重点也会不同。

  

比如针对一些基层员工,可能就重点需要进行一些一般能力测评;

  

而针对潜力和核心员工,则可能要进行一些职业性格倾向方面的测评,因为往往是这些冰山之下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管理能力测评,则更多针对管理人员及储备干部。

  

在每一类测试中,又涉及到非常多种工具的选择:比如对于职业性格倾向方面的测试,最常用的就有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

  

每类测评到底采用什么方法,也需要通过对各不同方法优劣的比较,结合测评目的及公司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步,正式组织实施人员素质测评

  

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人员素质测评时,具体来说又分为这些相对细化的步骤:

  

第一,对整个人员素质测评项目做一个项目计划,可以借助甘特图来确定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工作安排,关于甘特图的使用方法,可参考我的这篇文章:

  

甘特图的制作步骤是什么?用最常用的excel,3步搞定,简单又实用

  

第二,在正式组织实施素质测评前,应先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让公司最高领导人出面阐述实施该项目的重大意义,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配合;

  

同时也要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全员动员和宣传,让大家知道这个项目对他们自身有什么样的好处;

  

第三,按照既定计划在公司内部组织各项人员素质测评;

  

第四,对人员素质测评所收集的数据和材料进行处理,得出每个人的测评结果。若有毕业,将个人结果向本人及其直属领导进行反馈。

  

对于公司来说,仅仅得出每一个人的测评结果,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

  

如果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是为了人才盘点,那么公司整体的人才状况是什么样的?核心部门核心岗位的人才状况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哪些问题,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

  

这些问题才是公司高层真正关心的问题。

  

因此,还需要对人员素质测评出来的整体结果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找出有优势的地方,看公司可以如何扬长;

  

找到明显存在的相关问题,围绕测评之初的目的和目标,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关数据,也可以应用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以进一步提升整体的人员素质。

  

笔试选拔说简单点就是考试,通过试卷成绩来选拔人才。笔试选拔一般在机关单位和教育行业很常见。

  

比如说你应聘机构的数学老师,那么为了了解你的水平,机构就会给你一张试卷,让你做一做,然后根据卷面分数来判断还有没有下一步。比如说100分你考了70,那多半是没有下文了。

  

有的面试是直接面试,有的面试是通过了笔试再面试,比如说你试卷做了100分,那么可能就进入面试阶段了。

  

关于面试阶段,面试官会问你一些问题,比如说你的未来规划,你的薪酬的看法,你为什么会面试这一份工作。

  

当你把所有问题回答了,面试官会根据你的情况给出最后的决定。这种选拔方式,基本可以说人人都经历过。

  

测试是什么意思?笔者个人觉得测试应该是在两个人条件都差不多的时候,想通过突发情况,来测试谁更适合。

  

比如说两位应聘者都同样优秀,这个时候考官会给一种情景,让他们做选择,比如说摔倒的老奶奶扶不扶这种场景。

  

人的选择不一样,所以测试有时候更注重道德方面,这种选拔方式比较少见,但也是最能看出人的品质的选拔方式。

  

三、HR和RR的区别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指暴露于某因素发生某事件的风险,即A/(A+B),除以未暴露人群发生的该事件的风险,即C/(C+D),所得的比值,即RR=[A/(A+B)]/[C/(C+D)],RR适用于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

  

HR(hazard ratio)风险比[HR=暴露组的风险函数h1(t)/非暴露组的风险函数h2(t),t指在相同的时间点上]。而风险函数指危险率函数、条件死亡率、瞬时死亡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可以得到HR。

  

资料的类型通常是临床治疗性研究,也可以是流行病学的队列观察性研究。HR有时间因素在内,换句话说,包含了时间效应的RR就是HR;生存资料中,RR考虑了终点事件的差异,而HR不仅考虑了终点事件的有无,还考虑了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及截尾数据。

  

RR:主要用于队列研究,可以从四格表衍生出来,表示暴露患者发生疾病的风险是非暴露患者的多少倍。

  

HR:主要用于队列研究,主要由 Cox风险比例模型衍生出来,是考虑了时间因素的 RR。

  

四、hr统计学上如何解读

HR是风险比,是一种常用于生存分析的指标,用于衡量某个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HR反映了一个因素对生存风险的相对变化程度。

  

HR的计算方法通常是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该模型假设不同组别或不同水平的因素对生存风险的影响是恒定的,即比例风险假设。Cox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协变量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并给出每个协变量的HR值和置信区间。

  

HR的解释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因素和研究目的而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HR=1,表示该因素对生存风险没有影响,即两组人群的生存曲线重合;

  

如果HR>1,表示该因素对生存风险有不利影响,即该因素存在的组别的生存曲线低于另一组别;

  

如果HR<1,表示该因素对生存风险有有利影响,即该因素存在的组别的生存曲线高于另一组别;

  

如果HR的置信区间包含1,表示该因素对生存风险的影响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即两组人群的生存曲线没有显著差异;

  

1、HR与RR(相对风险)都是两组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概率之比,但RR只考虑了事件是否发生,而HR还考虑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此可以认为HR是考虑了时间因素的RR;

  

OR是两组人群发生某种事件与否的比值之比,通常用于病例对照研究中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而HR是用于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中评估干预措施或预后因素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

  

KM曲线是一种描述生存数据分布特征和比较不同组别生存差异的图形方法,KM曲线可以直观地展示两组人群随时间变化的累积生存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来判断是否有显著差异。而HR则是通过Cox模型来量化两组人群在某个时间点上发生终点事件的风险比,并通过置信区间和P值来判断是否有显著差异。因此,KM曲线和HR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

  

五、HR招聘要分析哪些数据,如何分析,有

从持续改进的角度来看,招聘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有分析改进的空间,对于招聘的分析重点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招聘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在要求的到岗时间内完成招聘工作。

  

分析不同类岗位、不同职务级别的平均招聘周期,可以为未来为招聘活动争取更合理的招聘时间。

  

a)分析各个招聘渠道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可以在某一类招聘渠道内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在进行多个招聘渠道的横线比较。比如可以将网络、校招、内部推荐、招聘会等渠道进行分析对比,也可以对同时使用的多个招聘网站,进行分析,看到不同招聘网站投入的招聘费用和产出(到岗人数、有效简历数,甚至于到岗人数)之间的比值,就可以看出哪个招聘渠道效果更好。

  

b)分析人均的招聘到岗成本:为制订招聘预算以及降低招聘成本提供依据。

  

a)即从简历收取到邀约数、到面人数、录用人数之间的比率:这些数据像一个漏斗一样是逐级转化,最终产生合适的录用者。当招聘目标未达成时,可以进一步关注是哪个环节不足。另外,不断缩小比例可以提高录用效率,降低招聘成本。

  

a)分析当前招聘流程是否有可优化的空间。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人员是否建立了清晰的面试和决策流程,流程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可以优化?

  

a)分析当前甄选标准是否清晰。对于那些招聘进入公司后,因不胜任工作辞退辞职的人员,要着重回顾分析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甄选标准不清楚,或者是面试活动中随意性太强?

  

b)是否采用了合适的面试方式,比如技术人员的面试过程中,通常要包含技术笔试的内容,而有的企业仅凭面试官与应聘者的简单沟通确定其技术能力,当人员录用后则发现能力不足的情况。

  

面试官是否具体有足够的能力,能够按照特定的用人标准对应聘人员是否满足招聘要求做出判断?

HR统计结果分析(hr统计结果分析怎么做)


复制成功